保护模式汇编系列之一 - 初探保护模式
为了后面学习操作系统的需要,从今天开始我要研究x86的汇编了。所以我决定开始总结并连载x86的汇编系列,这是第一篇——初探保护模式。
我假定读者接触过16位的汇编语言,并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、熟悉8086处理器采用的“段寄存器 * 16 + 偏移地址”的寻址方法。
我们从80386处理器入手。首先,到了80386时代,CPU有了三种运行模式,即实模式、保护模式和虚拟8086模式。
实模式指的是8086CPU的运行模式,不过这是后来提出的概念,在8086时代只有当时的运行模式,自然也就没有“实模式”这么个提法。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性别的人,也就没有男人,女人这种名称了。8086的汇编中,我们对于实模式的各种机制应该算是比较了解了,其大致包括实模式1MB的线性地址空间、内存寻址方法、寄存器、端口读写以及中断处理方法等内容。
不过到了80386时代,引进了一种沿用至今的CPU运行机制——保护模式(Protected Mode)。保护模式有一些新的特色,用来增强多工和系统稳定度,比如内存保护,分页系统,以及硬件支持的虚拟内存等。大部分现今基于 x86的操作系统都在保护模式下运行,包括Linux、FreeBSD、以及 微软 Windows 2.0 和之后版本 [都指32位操作系统] 。
虚拟8086模式用于在保护模式下运行原来实模式下的16位程序,我们不关心。
事实上,现在的64位处理器,拥有三种基本模式(保护模式、实模式、系统管理模式)和一种扩展模式(IA-32e模式(又分兼容模式和64位模式)) 详见这里
我们先来研究保护模式,学校目前基本还处于只讲8086实模式的时代。至于现代CPU的模式……我们有精力再来研究吧。声明下,我不是在吐槽我们的大学教育,真的。

